晨報記者 徐運 通訊員 陳博仡
 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一項調查表明,目前全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,累計侵占土地75萬畝。據《人民日報》等媒體報道,上海全市每天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2萬噸,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……面對“垃圾圍城”這一城市發展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,垃圾分類、無害化處理等有效手段正被廣泛採用。
  垃圾分類減負垃圾處理
  解決“垃圾圍城”的困境,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源頭採用垃圾分類。德國、美國、日本等國家通過垃圾分類立法,建設完善的垃圾分類設備,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、餐廚垃圾、其它垃圾三類,對垃圾進行乾濕分離,有效減輕了垃圾處理的負擔。
  在《“十二五”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》中,將推行垃圾分類首次列入規劃的主要內容。到2015年,將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,在50%的設區城市逐步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,各省、市、自治區要建成一個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。
  據統計,上海生活垃圾中廚餘果皮約占60%,由於含水量高焚燒熱力不足,填埋時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。為此,上海在全市範圍內擬規劃建設“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站”以取代當前的垃圾站,成為集可循環物品回收、生活垃圾分類、垃圾排放收費、垃圾壓縮脫水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垃圾綜合處理站,在源頭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,以利於後續垃圾的運輸和處理。
  推行垃圾處理無害化
  目前,國內垃圾處理主要以填埋為主,垃圾焚燒、生化處理量不足,填埋處理方式不僅侵占土地,還會污染環境,因此當前亟須改變垃圾處理方式,以適應土地集約化、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要求,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。《“十二五”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》也明確提出,東部地區、經濟發達地區和土地資源短缺、人口基數大的城市,要減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,優先採用焚燒處理技術。
  目前,上海現有兩處填埋場、三處焚燒廠,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1.4%,尚未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理。面對不斷加劇的垃圾處理要求,上海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“十二五”規劃提出,將規劃建設五處垃圾焚燒廠、一處綜合處理廠、一處垃圾填埋場和一處再生能源處理中心,不僅可以滿足全市垃圾處理的需求,還能有效實現垃圾的綜合利用,節約土地資源,提高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。
  當然,城市生活垃圾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規劃手段解決,也需要每個市民的積极參与,不斷提高垃圾分類的意識,使垃圾處理形成一個“自上而下、社會合力”的運作體系,努力實現垃圾處理的“無害化、減量化、資源化”,共建美好家園。(資料提供: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www.fudandesign.com)  (原標題:如何破解“垃圾圍城”難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kligb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